凝胶色谱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,广泛应用于生物学、生物化学、药学、食品科学、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。通过凝胶颗粒来实现样品分离。凝胶颗粒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选择性地固定不同的化合物,从而实现样品的分离和纯化。其分离机理主要包括凝胶颗粒的吸附和分子筛效应。凝胶颗粒表面的功能基团能够与化合物发生作用,形成化学键,使其被固定在凝胶上。当样品通过凝胶色谱柱时,分子会根据其不同的分子大小、电荷、亲疏水性等物理化学性质在凝胶颗粒表面逗留时间不同,从而实现分离和纯化。
凝胶色谱柱的使用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,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。以下是一些使用凝胶色谱柱的技巧:
1、凝胶的选择
根据样品性质选择:如果分离的是水溶性物质,如蛋白质、核酸、多糖等大分子,一般选择Sephadex G系列或Bio-Gel P系列等亲水的凝胶;如果是分离有机溶剂中的有机物,则选择适合有机溶剂的凝胶,如交联聚苯乙烯凝胶用于凝胶渗透色谱(GPC)。
考虑分子量范围:不同的凝胶有不同的排阻极限和分级范围。例如,Sephadex G-25适合分离分子量小于5000的小分子物质,而Sephadex G-200则可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物质。要根据待分离样品的分子量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凝胶型号。
2、凝胶柱的制备
溶胀处理:商品凝胶通常是干燥的颗粒,使用前需要将其在洗脱液中充分溶胀。一般在沸水浴中将湿凝胶逐渐升温至近沸,可以缩短溶胀时间至1-2小时。溶胀一定要完辩,否则会导致色谱柱不均匀。
装柱方法:装柱时要确保凝胶填充均匀。可以先在柱内装入约1/3高度的水或缓冲液,然后将溶胀好的凝胶在搅拌成稀浆的情况下慢慢倒入柱内,使其自然沉降,如此连续操作,得到均匀的柱床。也可以采用水浮选法去除凝胶中的单体、粉末及杂质,并用真空泵抽气排出凝胶中的气泡。
柱均匀性检查:装填好凝胶柱后,需要进行均匀性检查。可以在柱旁放一平行的日光灯,用肉眼观察柱内是否有&濒诲辩耻辞;纹路&谤诲辩耻辞;或气泡;也可以向色谱柱内加入有色大分子等,如果观察到柱内谱带窄、均匀、平整,说明色谱柱性能良好;如果色带出现不规则、杂乱、很宽时,需要重新装填凝胶柱。
3、加样技巧
样品处理:样品应先经过过滤或离心,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,以免污染色谱柱。对于高浓度样品,应进行稀释后再进样,以降低背景干扰。同时,要注意控制样品的体积,一般不超过色谱柱床体积的1%-5%。
上样方式:上样时要将样品缓慢地沿着柱壁加入到凝胶柱的表面,避免破坏凝胶表面。可以使用长嘴滴管或微量注射器进行上样,使样品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凝胶表面。
4、洗脱与检测
洗脱剂选择:洗脱剂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凝胶的类型来确定。一般来说,要选择与样品和凝胶都相适应的洗脱剂,既能有效地洗脱样品,又不会对凝胶造成损害。同时,洗脱剂的流速也要适当,过快会导致分离效果不佳,过慢则会延长分析时间。
检测方法: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紫外检测、示差折光检测等。在使用检测器时,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波长和检测参数,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。
5、色谱柱的维护与保养
防止微生物生长:对于长时间使用的凝胶柱,要防止微生物的生长。可以在洗脱剂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,如迭氮钠等,或者定期用适当的消毒剂冲洗色谱柱。
避免压力冲击: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色谱柱受到压力的冲击,如突然升高或降低压力可能会导致凝胶床的结构发生变化,影响分离效果。因此,在使用泵时要设置合适的压力和流量,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色谱柱的堵塞。
定期清洗:每次使用完色谱柱后,要及时进行清洗。先用对被测样品洗脱能力强的溶剂将吸附在柱内的样品洗脱下来,然后再用适当的溶剂冲洗色谱柱,以去除残留的样品和杂质。